○关于安乐死和自发性停食

  通过医生的帮助,自己选择死亡的安乐死有三种形式:积极安乐死、协助自杀和消极安乐死(尊严死)。


 积极安乐死的条件包括患者的明确意愿,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没有康复的希望,没有替代治疗方法等,医疗工作者向患者投给致命药物。


 协助自杀的条件与积极安乐死相似,患者自己服用医疗工作者开具的致命药物,以结束自己的生命。


 消极安乐死(尊严死)的条件是基于本人意愿,无康复希望的疾病,处于病情末期,措施为停止仅为延长生命的治疗,从而加速死亡的到来。



 在2024年,全球约196个国家中,以下国家合法化了安乐死:


・认可积极安乐死和协助自杀的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新西兰、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的多个州、加拿大。


・仅认可协助自杀的国家

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美国的多个州。


 在日本和韩国,可以根据患者本人的意愿执行消极安乐死。


 安乐死和自杀等自我导向死亡的行为与各国的宗教有关,基本上是被禁止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许多教派也持反对立场,认为自杀和谋杀是重大的罪行,不会去天堂而是会下地狱。犹太教也禁止安乐死和自杀。

 在佛教和印度教中,故意结束生命的行为被认为会产生坏的因果报应。这将对未来的轮回产生不良影响,痛苦不会消失而会继续。帮助执行安乐死的医生也可能被视为进行会产生坏因果的危险行为。

 这五大宗教约占全球人口的78%。各宗教内部以及不同个人之间的观点也有所不同,并非所有人都持反对意见。


 实际上,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未承认自杀,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满足三个条件时的自杀不受谴责。这些条件是:出家人身份,存在无法消除的严重痛苦,以及在他们已经领悟真理并达到解脱之后,认为此生无事可做,自杀得到认可。

 佛教中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为了生命的目标而采取行动导致死亡是可以接受的,为了帮助他人而死亡也是好的。


 关于安乐死,由于宗教的影响,许多国家对此意见分歧。世界上也存在无宗教的人们,他们不受宗教影响。根据调查,2022年全球约79亿人口中,约16%即约12亿6400万人无宗教。无宗教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国约52%,其次是日本约62%,然后是北朝鮮约71%,捷克共和国76%,爱沙尼亚约60%。按大洲平均来看,大洋洲约24%~36%,欧洲约18%~76%,亚洲21%,北美23%,非洲11%。欧洲数字的幅度之大是因为像捷克和爱沙尼亚这样的国家显示出非常高的无宗教率,而其他国家则相对较低,因此存在差异。


 尽管传统上选择死亡是被禁止的,但如果实际上在眼前有家人或朋友长期遭受剧痛,且无治愈希望,每天都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进食和如厕,且本人希望死亡,那么也有人会希望让他们轻松一些。

 如果不允许安乐死,那么痛苦的患者将继续经历生活地狱直到死亡。相反,如果得到批准,那将成为希望,实施期间可能会使人心情稍微轻松一些,激励人们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做些事情。


 但也有人担心,合法化安乐死可能导致人们轻率地使用,或在社会压力下被迫使用,尤其是老年人、低收入者、无亲属者、身体残疾者等。为了防止轻率使用,需要利用已有的积极安乐死和协助自杀的条件,并获得多名医生的认可。同时,为了防止家属日后后悔,患者和家属需要充分讨论后做出决定。


 许多希望安乐死的人通常对生活感到绝望。绝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存在“我”这个自我。当绝望和严重痛苦持续时,人们会越来越想要摆脱痛苦。在这些时刻,有些人可能会开始认真尝试克服自我,这可能导致精神的解放。但并非所有痛苦的患者都能积极采取这种态度。


 除了安乐死外,还有另一种加速死亡的方法,那就是自发性停食。在荷兰,有一年的调查显示,约有2500人通过自发性停食死亡。在日本,也有约30%的临终关怀医生表示,他们曾治疗过选择自发性停食以加速死亡的患者。通常,即使几乎不摄取水分,死亡也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一些医生表示,如果有适当的医疗支持,这可以是一种平静死亡的方式。在印度,耆那教徒也长期实行类似行为,称为撒雷卡纳。这是逐渐减少食物摄入量,最终选择通过禁食死亡的做法。这种做法被允许的情况包括末期病人、在饥荒等无法获得食物的时候、老年人失去功能、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并在僧侣的监督下进行。这与冲动自杀不同。与佛教一样,当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生命目标,或者身体不再允许他实现这些目标时,就会进行此行为。


 在普劳特村,人们内心的目标是克服自我,因此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不推荐自发性停食、安乐死或自杀。然而,对于那些患有不治之症并且必须忍受剧痛直到死亡的人来说,可能也需要留下选择。因此,普劳特村将指定认可的安乐死医生,并在有限的地点进行。当然,这些医生也必须是自愿参与的人。还将讨论和决定这些医生能够处理到什么程度的积极安乐死、协助自杀、消极安乐死和自发性停食。


 长寿是否好,短命是否不好?对于几乎没有意识恢复可能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提供营养的延命治疗是否好?面对死亡的患者、他们的家庭、宗教等各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仅仅通过讨论是否应该禁止安乐死的二元论是无法得出答案的。因此,应该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责任做出选择。


Post a Comment

0 Comments